對紙張起皺原因進行分析
點擊: 日期:2014-09-25 字體大。14px 12px
1.紙張含水量分布不均勻:四邊含水量大于中間,即產生"荷葉邊"現象,則會產生拖梢部位的折皺,若四邊含水量小于中部,即出現紙張"緊邊"現象則會產生中間部位的折皺。
2.輸紙臺壓紙輪壓力不均:壓紙輪是控制輸送紙張時平整、等速、定位的裝置。由于各輪壓力調節不等,紙張在輸送過程中受到軸向力的影響,導致紙張在輸送時中間鼓起,在前規定位時依然保持著中間鼓起的狀態,壓印后,鼓起無法消除,從而引起拖梢部位的折皺現象。
3.壓印滾筒咬紙牙的咬合力不等:滾筒咬紙牙的咬紙力應結實有力度,每個咬紙合力應均等,若咬牙的二邊咬力不足,紙張則產生拖梢折皺,若某一邊咬口咬力不足,則對應的拖梢邊產生折皺,若中間咬力不足,則中間的拖梢產生折皺。如果中間嚴重不足(咬力),而印刷滾筒之間速差又大,拖梢部分可能被擠裂損。
4.紙張交接不當:紙張在被壓印前的交接近程中,如果造成咬口紙邊的長度改變(變小),易產生拖梢折皺甚至紙邊碎裂。
5.牙墊高低不平相差大:紙張被咬住時,紙邊不平(咬口)而是呈波浪形,會產生離咬口部分較近的短小的折皺變形。
6.敲紙痕跡過深過密:由于敲紙用力不當不得法,使敲紙痕跡深而密,于是在敲紙的折痕上產生敲紙折皺。
7.紙角邊處于咬紙牙半牙位置:紙張定位后,紙角被滾筒咬牙咬了一半或更少,于是在紙角往往不平月艮而在紙邊產生咬紙折皺。
8.壓印滾筒上有過厚的堆積物:壓印滾筒表面沾的墨跡過厚,使紙張壓印不平服,產生咬口短距離折皺變形。
9.紙張纖維排列方向:紙張進入機器壓印時,纖維排列方向是直絲縷,紙容易造成絲頭折皺。
10.紙張含水量過大,紙張自身纖維發肥,在壓力中,發肥纖維要由肥變窄易產生咬口伸向拖梢枝狀紋的折皺變形。
TAG: